3月份女力學院實體講座主題是「女力」,請到知名的身心靈導師賴佩霞博士主講。賴博士以新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的內容為主軸,和女力學員們分享以「同理心」作為溝通要素,如何與他人進行一場好的對話。
【主講人簡介】
賴佩霞
歌手
身心靈導師
暨南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回家:賴佩霞20年修行告白》
《我要心動一輩子:親密關係的10道練習題》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女力」與男性的權力不同
賴博士在講座一開始就論及女性和男性本質上有所不同, 男性的本質就是競爭,精子必須拔得頭籌才能創造生命; 而女性的本質則是等待、孕育、滋養、培養、溫和、包容、接納。
男性之間的競爭是天性,而女性若以同樣的方式與男性競爭卻是違反女性的本質,失去原來本色,造成現代女性的痛苦。但這並不表示女性不能與男性競爭,只是競爭的方式不同,不是拚個你死我活,而是柔軟有彈性。例如:敵人一箭射過來,男性可能會以力相擋,而女性卻可以一閃而過。
所以現代女性喜歡競爭、挑戰像男性一般也沒問題,透過女性的特質可以讓競爭變成遊戲,不是硬碰硬的力拼,使競爭變得有趣。重點是,鼓勵女性開發並回歸女性特質,不受委屈,不像男性爭強鬥狠,而是轉回到自己身上愛自己。
什麼是【愛自己】?
課程中賴博士並沒有提出一個具體愛自己的定義,而是讓學員自由發揮表達後,歸納出兩個主要的原則:
1. 包容自己的所有面向
2. 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才能照顧自己的需要
許多人常常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以愛之名做了許多奇怪的事。例如:爸媽雖然愛小孩,但是開口罵孩子還是不手軟。這樣真的是愛嗎?
非暴力溝通
賴博士受到心理學家Marshal Rosenberg的影響,提倡非暴力溝通,也是「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一書中,賴博士教導大家溝通的模式。非暴力溝通的要素是「同理心」,立基點是相信人是願意互相幫助的。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知道對方需要什麼。我們要如何擁有同理心呢?
首先,必須先從自己出發,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才能夠慢慢去設想對方需要什麼。
非暴力溝通 SOP:觀察、感受、需要、提出請求
✅ 觀察:釐清發生什麼事?沒有預設立場
當我們看到有人對自己臉色不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惹對方不開心的事,這就是預設立場。此時,我們需要先放下這種感覺,上前詢問發生什麼事,釐清對方的態度為什麼會是這種狀況。
對方也許會回答:我剛才烙賽了。我們才發現,其實很多事情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預設立場讓我們產生了對自己的質疑,質疑引發我們對自己的不滿及其他的負面情緒。
✅ 感受:感覺的主題在「自己」身上
我們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感覺,無法感受到他人的感覺,也就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道理。我「覺得」你在生氣,其實不是一種感覺,正確地說應該是我「認為」你在生氣。
我們出現負面感覺(失望、孤獨、無助等)是因為我們的需要沒有獲得滿足,相反的,當我們出現正面感覺(開心、喜悅、寧靜等)是因為需要獲得滿足的結果。
然而事實上,大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感覺往往是陌生的,甚至常常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混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學習好好感受自己的感覺,發現觀察到的情境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進一步依據自己的感覺,找出自己需要什麼。
💟小提示:
當對方心情好的時候比較聰明😁,比較適合溝通
指責對方,對方失落時會變笨😰,溝通力會下降
身為領導者,在溝通時不要先罵後說,讓對方因為負面情緒導致溝通效果不佳
✅ 需要:我需要什麼?
我們隨時隨地、任何時間都有需要,而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理解自己的需要非常重要,當我們有負面情緒,生氣、沮喪、煩躁等,是因為自己的需要沒有被滿足。
舉例1:我希望對方是尊重我的,如果被尊重而獲得滿足就會開心。
舉例2:我參加女力課程時希望跟其他人有更多的連結,如果沒有順利的被安排到正確的地點、時間,會感到生氣是因為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
舉例3:雖然討厭現在的公司卻還是繼續待,為什麼?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
舉例4:被爸媽罵卻不還口,為什麼?需要「信任」、「被愛」
我們的需要有很多,像是安全、空氣、誠實、夥伴關係、分享等,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可能有需要,甚至隨時會改變,前一秒跟下一秒的需要立刻不同。理解自己的需要才能進行下一步行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我們會覺得委屈,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是什麼。
💟小提示:【理解 VS 被理解】 【愛 VS 被愛】
課程中學員討論到自己的需要是「被理解」。
老師提醒大家需要釐清「被理解」與「理解」的差別。這個差別在於前者有特定對象才能滿足自己,後者不需要特定對象就能滿足自己。
被理解是需要正在對話當下的「特定對方」來理解自己,像是如果我們說:「我需要被伴侶理解」,這件事變成只有伴侶理解我們時,我們的需要才能被滿足,這時主控權落入他人手中。當改由需要「被理解」變成需要「理解」,讓自己變成主體時,只要更換對象來使自己獲得理解,主動權在自己,我不需要依靠特定對象,只要有人理解我,我就能獲得滿足。
把理解這件事改成愛,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需要「被愛」,主權落入他人,需要只能藉由他人來滿足。
我需要「愛」,主權在自己手上,需要藉由自己就能滿足。
此時又有同學提到,那如果婚姻中得不到丈夫的愛,難道就能外遇去愛別人嗎?老師回答,當然不是。而是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的愛,家人的愛、朋友的愛,我們也能去愛別人。重要的是,拿回主權,以正向的行為讓自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這時老師才說出了他對愛自己的定義:「滿足自己的需要就是愛自己」,了解自己可以成為滿足自己的人、不需要依靠其他人來滿足自己時,我們就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舉例:老師希望自己獲得分享的滿足,但是先生沒有興趣聽,老師就去開課分享。
✅提出請求:提出「具體、正向、可行」的請求
當我們透過觀察、感受,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後,可以向對方提出請求。Marshall Rosenberg相信「人類是願意彼此互相支持的」這種情況下,當請求的方案是「具體、正向、可行」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願意答應請求並實行。
但如果提出的是非正向、不具體或不可行的請求,會造成對方不願意實實行、產生衝突,而最後就僅僅淪為抱怨,無法實際滿足自己的需求。
再者,當我們提出具體、正向、可行的請求時,對方雖然很容易接受,但有時未必馬上就能實行,此時可以反覆提出請求,來幫助對方容易實行。
男女朋友在吵架時,女生很容易說出「你需要關心我!」「你都不關心我!」
但關心有很多種,有沒有想過自己需要哪一種?拍肩膀、請對方尊重自己、讓我自己一個人,需要什麼樣的方式來關心,請提出具體請求。
如果只是抱怨,像是「你都不關心我!」,並沒有實際提出需求,那就只是抱怨而已。我們要學習提出請求,並且是正向具體可行的。沒有提出最後的請求,話都是白講的!只是無謂的爭吵而以。當然,提出請求,並不是命令、要求,對方可以拒絕,而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舉例1:室友深夜做報告打字影響自己睡眠。
我需要什麼? 希望自己的睡眠不受影響。
提出請求
A. 希望室友早點睡(非正向的需求,與室友的利益衝突不適合)
如何提出正確的請求?
B. 可以請室友換成無聲鍵盤,甚至可以買給室友,因為是解決自己的問題
舉例2:老婆回家對老公生氣,老公不知道原因覺得莫名奇妙。
老婆如果說:
A. 我們結婚多久了,你每次都怎樣怎樣(抱怨的開始)
老婆應該這樣說:
B. 你今天早上沒有親我就出門,所以我不開心,你明天早上可以親我再出門嗎?(先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提出需要及正向、具體、可行的請求)
💟 小提示:如何對付「你每次」
當自己說話時,不要說「你每次都~」(吵架起手式)
當對方說你每次時,可以回答「 沒有每次啦~」(滅火吵架源頭)
💟 小提示:提出請求被拒絕時,該怎麼辦?
1. 面對習慣性說不要的人,可以觀察一下:常常說不要但是默默做的人,只是自尊心比較強
例如:老師的先生早起清理狗狗便便時一直抱怨
老師思考先生的需要是「被認可」會回答:我好幸福,因為老公好棒,如果可以每天都這樣就太完美了(使先生獲得認可,又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
2. 提出請求是自己的權力,對方可以說不
3. 被拒絕時,如果是正向、可行的請求,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
Q & A時間
Q1. 如果是正向、可行的請求,還是被拒絕怎麼辦?
A:把自己整理好像禮物一樣送人,就不用管對方接受不接受的事,強迫對方接受是命令要求,不是請求。
被拒絕時,如果真的是正向可行的請求,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請求。因為兩人的背景不同、習慣不同,對方一開始可能無法做到。自己如果覺得事情真的很重要,可以一直重複提出請求,甚至用不同的方法,有創意的來表達。
舉例:睡前想被老公親吻,可以提出「我希望你每天晚上都能親我後再睡」,但因為老公沒有親吻的習慣,可能隔天又忘了,這時可以再次提出,甚至可以每天提出,發揮自己的創意來表達。
Q2. 現場學員回饋:現在坐在我旁邊的媽媽是我最愛的人,因為媽媽支持自己出國留學,又在留學期間常常電話中傾聽自己的難處,並常常鼓勵自己。
A. 老師教導學員活用溝通 SOP,可以向媽媽這樣說:
第一步—說出觀察:去年我想去留學,我媽媽不假思索就答應,而我去的時間都很支持陪伴
第二步—說出感受:我真的很感動、我有被支持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備受寵愛的孩子,讓我覺得即便在國外都很有歸屬感
讓謝謝不只是兩個字,還有更多具體的內容。
Q3. 回饋:感謝老師釐清需要被理解和需要理解; 問題:如何自我理解需求是不是正向、可行?
A. 需要跟請求要分開看,「需要」沒有合理不合理,需要就是需要,而且需要是會隨時變動的。 當提出「請求」時才需要是正向、具體、可行。
Q4. 上司說,你不用管、怎麼做就對了,如何應對?
A. 試著重述重點,可以獲得對方回饋什麼是對的或不對的,讓對方會覺得你有在聽。不回應、覺得對方很煩都不是正確溝通的方法。
最後老師講了一個小笑話:只要會重複個案的最後兩個字就可以當諮商師🤣
個案說:我昨天做了一個夢
諮商師答:「夢?」
個案說:我夢到兩個人
諮商師答:「人?」
後記:
人生很久沒有當迷妹了,今天一次當個夠。
由賴佩霞博士主講,以「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一書中的非暴力溝通為主軸,講述溝通的SOP:觀察、感受、需要、提出請求。
女性如何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協助他人看見自己的需要,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感受,最後提出具體、正向、可行的請求,而達到自我滿足,也就是愛自己。如果是重要的事情,可以不斷提出請求,當對方沒有答應或忘記時,可以改變方式、發揮自己的創意去表達。
課堂中最感動的是,有一對母女一起報名了女力學院。女兒在講座回饋時間表示:自己很謝謝媽媽。講師立刻教導展現溝通的SOP如下:
觀察:因為媽媽支持自己的留學夢,且在留學期間常常電話關心
感受:媽媽的支持讓她有歸屬感
這是全場讓我感動到掉淚的一刻!
結束課程的時候我鼓起勇氣去找講師拍照。為什麼要鼓起勇氣?因為前方超多專業迷妹拿著書找講師簽名,但我兩手空空。不過老師還是給我1秒溫暖的眼神,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