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孩子說話慢怎麼辦?語言發展遲緩評估

面對說話比較晚的孩子,什麼時候該就醫評估?其實是很多爸媽的疑問。建議家長可以根據正常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做參考,這個部分兒童健康手冊中都有,109年新版的在第81頁。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的發展到了兒童健康手冊中的警訊時程還沒出現,或比正常里程碑晚3~6個月以上,就需要請兒科醫師進行初步評估。當家長帶著孩子來到診間時,醫師除了會根據語言發展的里程碑來看看孩子的語言發展程度外,還會依發展的四大面向:粗動作、精動作、語言及認知、身邊處理及社會性,來做評估。


正常的語言發展里程碑

以下提供簡單的資料參考,根據正常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如果孩子到了某個年齡卻沒有發展出相對應的語言能力,爸爸媽媽就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出現就醫警訊。

重要的語言發展遲緩就醫警訊

1. 嬰兒期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
2. 兩個月大對照顧者逗弄沒有反應。
3. 六個月大沒有發出任何咕咕聲。
4. 二歲大沒有任何有意義單字出現。
5. 兩歲半無法指認身體部位,無任何句子出現。
6. 三歲以後說話大部分仍含混不清令他人難以理解。
7. 四歲仍只會說短句子,或常答非所問,不知所云。
8. 五歲不會回答簡單開放性問題,語句仍常有明顯文法錯誤,或有不正常之語調、節律,或語音仍常有省略、替代的現象。
9. 任何時期無法理解配合指令或有互動行為異常。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常見的原因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常見的原因有聽力障礙、智能不足、自閉症、環境刺激不足、腦傷、或不明原因等。

來到門診,醫師會藉由評估發展的四大面向來尋找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如果單純只有語言表達的部分發展比較慢,而語言理解、粗動作、細動作、社會性發展正常,可能是因為環境刺激不足造成。在聽力檢查確定沒有障礙後,會認為是因為環境刺激不足而建議給予更多的刺激來促進語言的發展。

增加環境刺激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孩子的日常需求給予刺激,並鼓勵孩子跟著發音,例如:對常見的人或物照顧者可以提示說「爸爸、媽媽、奶奶」,需要抱抱的時候提示說「抱抱」,並且在孩子有類似的一個音節出現時給予鼓勵。

有些家長會詢問,是否可以透過3C產品播放與生活有關之情節的影片,這個其實不太建議。一來,因為孩子的眼睛還在發育,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3C產品,以免影響視力發展。二來,許多研究已經顯示,3C產品中的字句對於兒童的語言發展沒有明顯幫助,而家長或照顧者直接對兒童說話才對兒童的語言發展有幫助。三來,孩童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比較能夠真實感受,也會加深語言學習的刺激。

評估的過程中,醫師如果發現孩子比較不願意有眼神的接觸,並且有比較偏執的行為,像是重複性行為或固定特殊玩玩具的方式(例如:玩車子不是用輪子滑,而是喜歡用車頂嚕地板),則要注意是否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問題。

2歲以前不會注視照顧者手指的地方,或不會用手指有趣的東西與人分享;滿3歲只獨自玩,不理會玩伴等都是需要注意的自閉症特徵。自閉症病童除了語言與社交有障礙外,粗動作和精細動作可能也會有遲緩的狀況,需要一併評估。

而腦傷或智能不足的孩子時常會合併語言遲緩以外的各項發展遲緩,這時需要安排的檢查會更多,如腦部的影像檢查、腦電波、其他抽血檢查等,同時需要完整的發展四大面向評估。

當家長在等待評估及語言治療的期間,需要在家持續不斷的增加環境刺激,當孩子接觸常見的人事物時,家長不斷複誦這些日常物品、常見家族成員、及身體部位等,也可以透過遊戲與親子共讀的方式,提高孩子學習的意願,並促進語言的發展。